刚从大学校内的宿舍搬迁到校外地区, 也就是在大学假期时,偶然的被老板与老板娘询问下, 而开始认识了对方。为什么会觉得老板很随和, 因为第一次就听到了:
(福建话) “来, 给他多一点饭吧!”
意外发现老板也是来自北马一带, 所说的语言一样, 所煮的菜也一样。 吃着吃着, 就有种回家的感觉了。因为老板的不计较和随和, 那间店在学生的口中都会被形容成: “会给很多菜肴, 常要排队”的那一间。可以想像又好吃又值得的结果是, 校内宿舍的学生也都纷纷乘搭巴士来此地用餐了。
有些时候你会常到同样的地方用餐或买东西, 那是因为你对它有种归属感吧!
那有好吃的东西享用时, 距离是问题吗?

又为何会有种归属感? 因为细心的老板会特意留些美味的菜肴给我, 当中包括有咖哩鸡, 梅菜扣肉等…偶尔一个人吃饭的时候, 都会在老板忙碌完毕后, 坐在一起交谈中度过。
有趣的是, 当顾客多到老板没有空的时候, 老板反而会“责怪”我们这些熟客怎么不自己拿菜…
哦, 很有家乡的感觉!
… … … …
想必每件事情不管好坏, 都会有开始与结束的时刻吧! 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没有人可以阻止的!
六个月后, 老板因需要回到自己的地方, 而把挡口转手给一位比较年轻的老板。结果却是一个很大的对比! 新的老板很会算, 也不怎么亲切。 你有看过“菜拿多了又再倒回去”的老板吗?
渐渐的, 大家也不去光顾了, 自己一般的用餐经验也因此有了改变。 地方不同了, 一起用餐的朋友也没有了, 大家也不会特意的乘坐巴士相约一起用餐了…几个月后, 那个挡口也不知不觉的“消失”了!
最近觉得用餐, 是一件有点麻烦的事情。 有了新的地方, 却不怎么觉得有归属感, 所以不常常光顾。而光顾也只是纯粹的吃顿饭而已, 也可能是因为常时间一个人用餐, 又加上六点后已没有什么菜肴了。是的, 学生们都很流行提早打包, 六点后惟有煮炒式的晚餐可以吃了。
吃饭, 也已经不是什么那么享受的时刻了!
… … … …
当身边的环境与人一直在变的时候, 自己有时也不懂得以“习惯”去面对。 也许是因为自己多于发问吧, 常会在内心问起自己 :
“为什么不一样了呢? 为什么会与之前不同了呢”
面对那样的问题时, 你会如何的为自己解答? 发现很多人都会以:
“都说是以前了, 以前是以前, 现在是现在,当然不同了! ”
“做人别只是往后看, 要往前看吧! 别只是停留在过去! ” … …
是强迫性, 表面性的让自己接受? 还是了解自己的失去, 而从内心调整自己去学习面对呢? 想必后者会更了解自己, 同理他人的问题吧!
面对改变或失去的时候, 我不是不要接受, 问题是不能理所当然, 就那样“当做没有事情发生”的接受。我需要被了解, 需要时间, 需要对方的解释… …当然, 不是每个问题都会有答案的。但是, 寻找答案是一个过程, 不是终点吧!
也许发问问题会让我很痛苦, 让我被身边的人贴标签为“固执的人”。
但我清楚的知道, 当我接受的时候, 我是真正的打从内心的去了解与接受, 我会尝试更成熟的迈向前一步。我也会感谢有过去, 因为没有好坏的过去, 怎么会有今天的我呢?
“为什么不能像以前那样了?”
“什么东西导致它不同了?” … …
[2008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