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0 June 2010

活在现实、活得踏实?

“你什么时候会修完啊?”

“什么?你还没有读完啊?还在求学吗?”

“还要再读啊?快点出来社会工作咯!”


有时常听到上面的话语时,心里会产生一种烦闷感。当只有一个人在问你的时候,你会脸带笑容的回应对方。但若是第10个人来询问你、或是一样的问题在多次见面时不断的提起时,心中的烦闷就会顿时燃烧起来了。

有时心中不断的在想:

“毕竟,那是我个人的问题吧!”


是我们选择不说,选择逃避?还是因为我们觉得,我们不想解释太多、我们累于解释了?是否会感觉到对方的语气有点评估式的。有点“怎么还是那样”的感觉?


心中会有一份纳闷的感觉… …


是指我们没有进步吗?是指我们不长进吗?人若处在那样的环境时,难免会有一种难过的感觉。我们今天就暂时不谈应不应该有那样的感觉。而是我们在询问对方的处境时,是不是可以有同理心的注意到:


那件事,是不是对方不想一谈再谈的东西?还是对方已谈多次了?


你是否有那样的经验: 当你在某个年龄、却未能完成那个年龄所该完成的“任务”时,很多的应该会让你顿时吃不消?他人若是处在低潮时期,我们发问问题时,就得格外的小心了。你可知道问题可会不小心的产生对方的伤害?


也许你会说,那可以是推动对方的动力?

… … … …



毕业多个月了还没有找到工作,你会感觉如何?

三十出头了还未有另一半,你会感觉如何?

该工作的年龄了还想继续求学,你会感觉如何?

结婚了多年未有孩子,你又感觉如何?


人所追求的方向与目标固然不同,所采取的方式也不同。也许对方所采取的未必是规范的,但不表示对方不实际。他只是不同于你所知道的而已。有时不是他没有,而是时辰未到,给对方时间,毕竟若是有问题,问题总需要他自己来解决的,不是吗?


有时想想,我们在发问问题时、或在问问题时所给予的反应,会不会带有评估的语气在里头?换个角度来思考:当然我们也可以当对方说者无心,或者是把他们的疑问当作是自己的提醒与考验?


若是你心中知道你所要做的是什么的时候,你会不会自己去做?问题是,你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吗?Thomas Moore在《这辈子,我最想做的事》就有那么一句话:要承受种种善意或恶意的批评,需要有坚定的自我意识


生活之中,多少人会有坚强的自我意识?又有多少人会坚持呢?

… … … …


这篇部落格的重点不是在说我们不能发问,而是互相学习如何更有同理心的去发问吧?有时会无奈的感觉到,生活里有很多的应该吧?如果你的决定或处境不相等于大家的应该时,你会怎么做?那你又会维持自己所做的多久?


什么是勇气?有次就与朋友回应了那么一句:

勇气,就是有理由的坚持下去


你觉得你活得实际、活得实在吗?


[2010年6月19日]

Tuesday 4 May 2010

平凡,就已经是很幸福的事了!

在图书馆里突然看到一位中年人坐在那儿,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当他离开椅子走出他的下一步时,我才发现到原来他是个侏儒型的中年人。看着他走到书架,书架共有六层,而他的高度也只是到书架的第三层而已。

令我惊讶的是,当他以上半身坐着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不同。你会怎么想?你会当作是普通的事件来看待吗?


“他,好可怜… …”


不,我们不能以同情的眼光来回应他。但我们可以做的,是藉事练心。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一份同理心,而不是一份同情心。毕竟他不是怪物,他依然是特别的一个他!

… … … …


很多大众使用的物品,都是以普通人的方式和使用法所设计出来的。今天你看着你所要的书在书架上方,而你却拿不到时,你可以同理到什么?是否有看过身体有缺陷美的残障人士?有人选择自暴自弃,有人却选择提出生命尊严的勇气,以不同的方式生活下去。


那是勇者、是生命的勇气啊!平凡的你,又可有对方的生命勇气?如果今天是你,你又会如何生活?如何面对世人的眼光?


但你是否知道,平凡,就已经是很幸福的事了。有人常埋怨,我不够完美。我没有这个,我没有哪个。我不像你那样好命…


“你就好啦,我哪有你那么好命?”

“我又不像你这样,你又聪明,我很笨的啦!”

“他就好啦,含着金锁匙出生的,我哪有那样的福气?”



也许我们不知,我们其实比别人拥有更多的东西。人常常都在说,人比人、气死人! 但可惜的是,我们每天都在数落自己的不是。人其中一个本性,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每天可以做的东西,习惯以后就会当它是理所当然的去生活。


你今天还是可以吃喝,你今天还是可以呼吸,你今天还是可以用自己的感官去观看这世界, 或者也因为那样,我们也顺便用自己的感官数落自己的不足

… … … …


阅读生命教育的启发者、或者是生命快要走到尽头,却选择勇敢的写下自己的生命经历者的传记时,你就可知:生命有一天,也会渐渐的、或是曾你不注意的时候,把你所习惯的东西给夺走


当你今天还是可以平凡的活着时,这已经足以高兴、感恩、很值得庆祝的事情了!


请你就以上面的那一句,好好的爱惜自己,你,究竟是特别的!是的, 我们都是特别的。世界再也没有其他人可以向你那样特别!我们不说奇怪,因为奇怪的另一个说法,何尝不是特别的定义


问题是,你有没有用你特别的能力去好好生活?去好好付出?你活着,又是为了什么呢?认为自己的生命太多的不幸了?那请我们好好想想,如果今天我们缺少更多的时候,会不会是真正的不幸呢?


我们,都是特别的个体哦!


[2010年5月03日]


p/s: 在FB看到朋友的分享,在此给大家来个平凡的思考空间...

Sunday 28 March 2010

欢乐以后,怎么突然静了下来?

有没有试过那样的感觉……

与朋友嘻嘻哈哈的相聚以后,心情仿佛从高空突然跌下平静的水平上?那不是伤心,那只是发现到内心有种感觉。或许是想念的感觉,是不舍得的感觉,还是显示出自己想要的感觉呢?


也许是与心情的差距有所关系吧!


有没有想过,之前或眼前的情景若可以继续下去,会是如何的好呢?仿佛是自己找对人了,做对东西或决定了!


当你渐渐要离开一个地方, 又或者是知道自己要分开时,那种感觉会更强烈吧?旅行的行程就快要结束了,你会不舍得吧? 在聚会交谈得很投入的大家各自要回家了,你会不舍得吗?
… … … …

有位很可爱的朋友,大家出门在一起时,又或者欢乐的时光在眼前时,他总是会不停的看着手表。那真的是重复性、每几秒就会往手表的方向望去的看着

有时忍不住了,会责骂式的询问:

“你怎么啦?你那样死命的看着手表,很烦的哩!反正时间又不会因为你看着看着而停留下来!”

“没有啦,只是看看,会觉得时间比较慢过吧!”

“ ... ...”


我顿时无语相待。那真的是个好简单的答复、好单纯的想法……

后来仔细想想,那不是时间变慢了,而是显示出我们的不舍得。我们不舍得当下,我们不舍得眼前的人和事。当然,我们希望可以抓住快乐的时间, 能抓住一分钟也好,一个半小时也好。我们,不想此刻就那么快的结束。

是因为难得?是因为不知道下次再拥有时,是什么时候了?

… … … …


生活平静的时候突然来了个热闹的小插曲,生命又让你顿时处在高与低之间。

你会舍不得欢乐的时光吗? 你会在热闹以后突然心情变得平静吗?当我们知道我们不会那么容易拥有的时候,也许我们会附加很多的价值在眼前的美好。


当你给于生命时间的同时,生命也给予你时间
这句话就是那么简单的反应了出来。


时间总在不够的时候,提醒你、让你感触。时间总是在你欢乐之中快速度过。曾经在《生命的时间学》了解到,我们的身体并没有可以感觉时间的器官。当我们投入而忘了注意时间时,时间就变得快速的度过了。


是的,我们投入了眼前的环境、人与物了。也会不会是,我们真正的珍惜眼前的人与物了


欢乐以后,我们怎么顿时变得平静了?

[2010327]

Saturday 20 March 2010

不同的思维,不同的社会定位?

“冰咖啡一杯”

“且慢,怎么使用外卖的杯子?我在这里享用哦!可以用普通杯子吗?”

“不行啊!一向都是用外卖的杯子来装冷饮的!因为那是标准12oz份量”

“都是一样的份量吧!”

… … … …

结果我还是领了外卖的杯子,再加上一份无可奈何的心情。

“怎么都不会自己用脑想想呢?”


曾经有过更好笑的经验。拿着环保杯购买饮料时,你猜猜对方怎么处理?结果是,拿个纸杯装满饮料以后,再倒入环保杯内。那环保杯的用意又拿来做什么呢?


怎么又不用脑想想呢?

(想必生活遇到一些我们难以了解,看似简单的动作时,所会提出的问题吧!)

… … … …


生活里, 就是会见到一些不用脑子想想才做事的人。有时会跟朋友开玩笑的说,如果他们可以想到的话,今天他就不会在那儿做那样的东西、守着那样的职位了。不,别误会,并没有贬低社会地位的意思在里头哦!


那是因为他不要思考,那也可以是因为他们不需要思考。(也不能那样极端化)可能他们也不懂得思考吧


… … … …


有人就是那样的觉得:


“不用思考,跟着做就很简单啦!何必那么辛苦?”

可见,很多人都喜欢过简单的生活。很多人都喜欢拿着一种方式来度过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你知道吗,不常使用的大脑,就会在40岁后开始退化了,其后果要在后来才可以显示出来。为何老年人总是不记得东西?那是因为脑子的细胞将会在老年时逐渐退化。


一辈子都在用脑的人,到老年以后还可拥有有完美无缺的记忆力,也比较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因为时日无多而伤感。那不是我说的,那是取之于《生命的时间学》。大脑老化的速度与我们用脑的频率有很大的关系。
轻微的刺激,可以减轻大脑的衰退程度。


理由很简单,你会用什么样的思维来思考呢?

你还会思考吗?

… … … …


但生活里也很奇怪。当你要用脑袋想想为何要做,又如何要做的时候,有人总会对你那么说:


“别问那么多,做就是了!”

“别总是但是但是…跟着我的方法做就对了!”



可恨啊!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下,久而久之,你也会忘了什么是思考了!重点在于,你知道思考的重要性吗?你知道东西其实是可以随着环境、随着不同的时空之下,有不同的做法吗?


面对着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怎么可以忘了思考的存在?

面对着竞争化的今天,我们怎么可以忘了思考的重要性?


有次就很生气的在面子书写下那样的一句话: You simply follow, you are BLIND; You don’t think it, you will DIE!

… … … …


可见为何历史之中有人是当将军的材料,有人是当兵的材料。有人可以影响他人,有人却盲目的被他人欠着鼻子走。历史多年那样走过来,文明虽然进步了,但人类的本性还是一样?


问问跟随者,你为何而做?你为何跟随?


有些人答不出来;有些人以负面情绪来自我保护;别误会,我不是讽刺跟随者,我只是可惜不思考的盲目跟随者,两者之中还是有差别的。当今是什么社会了?劳力社会?不,已经是朝向资讯工业的社会了。


你今天的命运如何,那是取决于你的思维如何。有人把思考的权利,移交了给别人。我们是否把生命的主控权,给予了身边的人?别把上天赐予人类最伟大的器官 — “脑袋”的思考能力,白白的送给他人了。可惜可惜… …


你,还会思考吗?

(或者应该那样问)


你,还愿意思考吗?

[2010年3月20日]

Sunday 31 January 2010

知道越多?结果困得越多?

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 我们懂得越多,结果困得越多?

此话怎么说呢?

因为定型了?还是当我知道自己是属于什么类型时,我们就将之决定,不再需要什么了?


何为初生之犊不怕虎?有时在一个地方久了,接受了当地的企业或环境文化, 久而久之,我们也知道什么可以做,和什么不可以做了。 那随之而来的结果是,我们的创意也有所限制了。自己设定了一个框框,自己走不出去了

… … … …

小时候不知很多东西,我们总以为我们可以改变天下。没有什么是我们不可以做的,只要有信心就可以了? 但长大以后, 摸索了生活里现实社会的规范,导致我们开始渐渐的隐退了自己。


“不行啦,你那样做是不可能的!不和逻辑的!不符合社会典范的!”


心理学家发现了很多的心理层次及疾病, 把很多生命的层次分开来研究。当你发现自己已经进入一个生命的层次时,也许你不再有活力,不再有冲劲。为什么?只因为你曾经读过,人的生命有很多的层次?


你30岁了,已经是达到了“稳定”的生命层次了… …

你55岁了,已经开始在某个阶段中停顿了下来… …

你,不再需要有创意了吗?


你不能,那是因为你自己封锁自己的能力了!很多时候的不能,是因为自己把石头放在路中把自己的可能性给挡住了!自我画地为牢了?

… … … …


生物学家把生物以系统化的方式来区分归类。有没有听过,一直以来被大众误认为死板板的生物分类学(Taxonomy),竟然还在处于很多的争执当中,还在更改当中?

《让天赋自由》里就有那么一句:

分类,只是看待事物的方式之一,而非断定事物本身


你认为不可能了,因为年龄,因为体能,因为环境不同了?


某些学术派的学者都有着一种界限。自人认为自己才是对的,认为自己是博士了,认为自己已经看得多了、知道的多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很想突破的学生遇到死板板的学者时,很痛苦吧!

很有创意的学生遇到他们,也很无奈吧!
(莫名奇妙被他们责骂的学生,更是无可形容的伤感吧?)



又或者是很喜欢告诉你一些你听也听不懂的专用名词jargon时:

“哦!这种情况,就是属于xxx的!”

(什么“东东”来的?我又不认识它,它又不认识我。)

“别再跟我争执了,够了!你跟着我的就对了!”

(又是权威式的命令,无奈无奈!)


有些修读心理学的朋友,怎么阅读越奇怪?脑海里都是他人的理论言说?小心,别越读就越陷在里面,走不出来咯


… … … …



有时知道多了,痛苦也随之而来吧?问题不在你知道不知道吧!重点也许是你有没有坦白的去面对,思考再更上一层楼?

知道越多?痛苦越多?


不,本人认为,是成长越多、人生经验越多!人总有突破的可能的,别把自己固定在一个地方,然后就锁定自己,我就是那样子的了!别忘了,生命里总有我们还未学习,还未知的一片天空等待我们去开拓。

知道了以后再锁定自己, 何尝不是退化的开始



[2010年1月30日]

Tuesday 26 January 2010

你的处理模式,来自于父母的模式?

你遇到问题的时候,你是如何解决的?是否有想过,你的处理方式是有一定的模式?

愤怒的敲打物品?恶意的出口伤人?

沉默不语的面对?还是正面的去处理解决?



想想一下,你的方式是不是很像家里的某某人那样?小孩有如一张白纸这句话,相信大家都听过吧?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很自然的成了我们学习的目标。


小孩的心理就是那样的简单。父母是我们一切,父母是整个世界,父母就是代表了他小小的童真世界。父母所做的,就是最正确的了?小小的心灵怎么会懂得思考那么多?想必会分辨对错的能力还没有真正的发挥吧?



如果你的父母是用拳头来处理纷争的话,在你情绪所逼的时候,你也会不知觉的想用权力来控制情况吧? 又或者是当别人不服于你的时候,你会想要控制他人?如果你的父母是冷静、正向的处理事情的话,在你面对人生的难题时,你也不会选择逃避问题吧!


我们的处理方式与情绪,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 … … …


曾经就跟朋友说过,一个人在20岁以前都是生活在自己的家乡,想必处理的方式会很道地化吧。理由很简单,因为没有受过他人文化的洗礼,也许我们都不会知:


其实还有其他方法的。


当今的社会不同了,外来的资源很容易就取得。我们通过文字的记载,通过资讯的传播,当今的社会人很容易就受到不同的影响。简单来说,我们容易被人影响了?那也看年龄所定吧!


通过学习的管道,我们得以加强自己; 通过学习的管道,我们得以辨别什么是正确或不正确的。我们有了冲突,但您是否知道,冲突是也可以是好的开始哦!条件是,我们得以学习如何面对冲突吧?


我们得以承认,我们的父母所采取的方式也有不正确或不妥当的地方。

我们得以承认,我们之前可能用错了方法

… … … …


曾经就在《心灵地图》这本书里看过这么一个道理。人在自己的成长岁月中, 自己的手中会握着自己的地图。我们用地图去处理与面对生活。随着年龄与经验在增长的同时,我们却一直在更新地图的版本。


我们所面对的问题、处理的方式、生活的观点等,都会成为修改地图的指标



没有100%对的地图,唯有不断的更改、不断的更新,才会有正确性更高更耐用的人生地图吧!重点是,它必须不断的被考验才可以证实它的实用性吧!


可惜的是,很多人到了20岁以后,就开始选择不再更改它,我们拿着旧版的地图就那么的过着一生。简单来说,我们有了固定的心态(mindset)。


你手上的地图是多久以前更改过的?

它的实用性还有吗?

是不是面对生活的点点滴滴时,让你觉得很困扰?

… … … …


我们也清楚的知道,懵懂少年期以前的影响除了父母以外,也可以是从师长与朋友的身上所取得。你还记得小学老师对你说过、或做过的事情吗?那件事、那句话是不是还在影响着你?

以前为了要得到朋友的接纳,我们选择做他们所做的事情,即使我们不确定那件事是不是正确的。我们只知道,我们需要被接纳。


今天你长大了,你是否有反省过自己的处事方法?坦白的回来看自己,如果发现是不怎么正确的,没有关系,我们永远有能力有机会去学习吧!下次你为人长辈的时候,记得,小孩的心灵是很纯白的, 不是吗?小心,你今天采取的反应行为,可是身边人所学习的“模样”哦


愿我们可以为未来的主人翁、为身边的朋友留下良好的处事态度。


[2010年1月25日]

Sunday 17 January 2010

买广告?买品牌?还是买品质呢?

电视剧播到一半,紧张的时刻突然暂停而播出广告….

你爱看广告吗?


广告乃是我的最爱,也是灵感来源和有所感触的管道之一。有些广告很有故事性、很有启发性的。确实,那何尝不是人类创意的杰作品之一呢?想必广告的存在,就是为了要不断的打响品牌,间接来说也是一种对消费者的催眠


广告让你醒觉某个名字,广告也间接的催眠你:


“如果你拥有了某某产品,你就会像主角那样的地位,那样的快乐,那样的幸福。”



怎么催眠消费者呢?试想如果你只看一次广告,它对你不会有很强烈的吸引力。想像,同样的广告在不同的地方与管道不间断的刺激你100次,它就会对你有很强的吸引力了!

想必那就是所谓的消费心理学吧?

… … … …


下次你站在货物排满的货柜前,手里会握着某某产品,也是因为你曾经听过它的存在。仔细考虑一下,很多时候你会购买,只是你觉得它比较可以“相信些”,总好过一些你从来都没有听过的ABC或XYZ品牌吧?


也无可奉告的是,有些时候买了回去,才发现到不怎么样好用的东西,才发现到用了或吃了都不如广告般的快乐或物有所值。

更糟的是,你竟然花了一大笔钱买了个烦恼回家送给了自己

广告,的确是那么的吸引人?



很多时候你认为货不对版时,你就拿回去换或对质。结果对方搬出了一大堆密密麻麻的字眼,仔细一看才发现到T&C。不用说啦,又是自己的糊涂,还对什么质呢?道理公义都全在他哪儿了。唯有在事发后怪罪自己怎么那么糊涂呢?

… … … …


再好的物品若没有广告的推出,想必可以公布于世的机会也很有限吧!可恶的是,再怎么烂的品牌若有很好的广告拔刀相助,竟然也可以很成功的误导人群吧!


我将之称为,“合法”的隐藏欺骗手段。



因为广告有那么强的魅力,导致于公司在开发新产品时,也得把昂贵的广告费给纳入资本里去了。不,正确点的说明应该是算到消费者的身上了!以前觉得只要不是太离谱的贵,品牌还是我的首选。用惯了某某品牌的物品,也喜欢了它的品质,所以才会继续的支持,有时还会大力的推荐于朋友呢!


但发现市面上的确存在着一种价格与品质相差太远的物品


一件PadXXX品牌的短裤竟然价格为RM150,一条领带竟然可以是RM99?

一件NXXX球衣的价钱可以飚升至RM200?



我的天!我们消费者的智慧全都被毁灭了吗?常会跟朋友开玩笑的说:

“那么贵?是怎么洗都洗不坏的吗?”

“那么贵?用了可以飞天遁地吗?”


拥有后不是幸福或高兴那么简单,而是一种身份的代表了。穿在身上,可以代表你乃属于某某高消费的族群。问题是,你真的是高消费得起吗?



更重要的是,需要那么高消费吗?


一件RM150的物品若请专家来评估一下,可能只是RM40。我的天,我们竟然也给了多余的RM110? 给了什么?给了广大到不必要的购物空间、灯光与冷气,给了对方拼命打的广告费。

问题在于,我们有没有考虑到物品的实用性和物质性呢


社会的确有高消费者的存在。但可惜的是,很多购买的人都不是属于真正的高消费者。看看购买的人群当中,不难发现有年轻、又不是高收入的中学生或大学生。当昂贵的品牌在大减价时,大家就拼命的在那儿“捞宝”。


“他们当然花得起啦,毕竟钱又不是他们赚的!家里有ATM嘛!”我常笑着跟朋友说。

… … … …


我们在追求什么?

以外在的物品来显示出自己是很有价值的?

还是以内在的学习和精神为自己踏实的价值呢?


下次你购买物品时,别那么容易就被广告、他人所定的价值、社会地位所催眠吧!想想下,真的是物有所值吗?

真的是可以让你快乐吗?


小心你也间接的滋养物品越来越昂贵的可能性哦!毕竟人喜欢买昂贵、又有身份地位的东西!愿我们可以当个有智慧的消费者吧


[2010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