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26 August 2008

毕业, 是人生的一个里程碑










“身穿毕业袍, 拿着四方帽往天空一抛… …嘢! 我们毕业咯!” … …

这… …是大学毕业生的心声!

“万岁! 万岁!”, “恭喜你啦!”, “谢谢……”

… … … …


每一年的八月或九月, 都会是沙大校园内 “人山人海”的日子, 因为是大学毕业典礼的时刻, 也是毕业生从各地归来的日子! 毕业, 是大学生涯一个重要的日子。当你站在台上领取自己的毕业证书, 或是从台下独自走回座位, 看到父母亲在观众席向你招手时, 你会回顾起大学生涯里的点点滴滴.

拿不到第一文凭? 我不是最好成绩的? 想必不怎么重要了, 因为跟随着你的, 就是大学生活里的成长与回忆! 当天的毕业生都会有种感觉: 今天可以毕业 … …已经是很棒了!


自己总觉得: 毕业典礼是一个欢喜与悲伤共存的时刻…

高兴的是毕业生, 因为可以“解脱”大学里的风风雨雨了…

伤心的也是毕业生, 因为觉得大学生涯, 就那么样的结束, 迎接的是一个不知的未来…

高兴的也是父母亲, 因为盼望子女的四方帽, 总算给戴上去了…辛苦了那么久, 内心的满足也可以从表面上体会到了!

… … … …

毕业时刻, 也是我赶着送花的时刻。回想起一束束的向日葵, 玫瑰花, 非洲野菊等… … 就是在那个时刻送出去的。在毕业礼堂前遇到我的朋友都会说, 每一年仿佛像是我毕业似的, 因为我看起来还比毕业的朋友更疯狂呢! 我会站在最明显(炎热的太阳下)的地方, 赶紧把自己手上的花束送出, 希望此花束可以成为朋友手上的第一束花, 有时也没有想到, 是他们唯一的一束花!

太多的“曾经”就是那样的记录在我与毕业生的回忆记录里…

曾经就有过左右手各抱着一束花, 乘搭巴士在市区的花店与大学之间来回送花的经验…结果我成了路人注意的对象… …

曾经也有过往车里塞满了大大小小的花束 (应该有15束以上吧!), 还没到学校就收到“毕业典礼还剩下100位, 快要结束”的通知! 赶紧在礼堂路边把车一停, 先请跟随的朋友抱着一些花束下车等候, 自己却随后抱着六束花从停车场跑来… …

曾经在中午送花送到快要中暑…花一送完, 人也要晕倒了… …


毕业送花送上隐了? 不, 觉得当学长的我很幸福, 因为可以在毕业典礼开始前为他们穿上毕业袍, 也可以在毕业典礼结束后为他们送上惊喜的祝福与鼓励! 结果多年以后, 渐渐的成为“专业”的毕业袍穿法顾问了!

让我难忘的, 就是一边走着, 一边却帮着迟到了的朋友弄好衣服, 戴好四方帽。最后一支发夹一夹上, 她就步进礼堂了! 好险!

也令我蛮难忘的, 就是当我要为朋友戴上四方帽时, 对方却突然阻止我, 接着是: “哦, 对不起啊! 我想让母亲为我戴上四方帽… …” 我, 有种感动的感觉!

… … … …

你是来沙巴求学, 还是来沙巴大学求学呢? 前者与后者的不同, 在于回忆不只是停留在沙巴大学里的书与讲堂之中吧!

要一个人静静的毕业离开, 或带着与人群中成长的回忆毕业离开… … 自己手上的画纸 (大学生涯), 还是惟有自己去涂鸦吧!

我毕业了?!!? ...抱歉, 还在努力中! 祝福我吧!














[2008年8月25日]

Saturday 16 August 2008

看电影, 浪费时间吗?

“我一个星期内很常到戏院看电影的!” …

听到那样的对话时, 你的反应会是如何的呢?

认为对方浪费时间, 浪费金钱? 又或者认为对方很会享受生活?

… … … …

在沙巴求学的这几年, 其中一个周末最常做的活动, 莫过于到电影院看场电影了。 由于之前大学附近都没有电影院, 唯有在周末时刻与朋友到市区那儿的电影院里躲。 但现在不同了, 大学校舍旁的购物中心里, 就有了我很喜欢的电影院, 所以偶尔都会在那儿发现了我的存在。

我就是那样的奇怪, 看到精彩好看的电影时, 会手舞足蹈的叫好, 观看后还会大事宣传。 而离开电影院后还会再分析个不停, 如果是历史片的话, 后果会更“不堪设想”吧! 但看到无聊或不好看(没有内容)的电影, 有时会气到想把鞋子都给扔出去了, 内心觉得自己怎么那么白痴, 看了这场电影! 结果更可怜, 因为那部电影会被我 “坏事传千里”…


电影是艺术? 看翻版电影就有如在谋杀艺术? 我同意! 拜托, 用RM8来支持 “正版”, 也不过分吧! 电影就好像导演与观众之间的互动, 导演把人生的哲学与现实传达给观众, 而观众也从电影中寻找自己的经验, 寻找自己可能忘记了的东西

喜欢看历史片, 因为可以把自己带回当时的情形, 也庆幸自己不是那时候出生…时代虽然改变了, 但发现到人的野心竟然还是一样


喜欢看生活片, 因为它就是那么样的写实, 简单而有教育性, 仿佛提醒我们什么式的。 有时生活就是那么样的简单… 只不过是种选择吧?


偶尔会看喜剧片, 因为可以让你把生活的问题暂时抛开, 而轻松的开怀大笑…回到生活后, 又可以从“心”出发…


不怎么喜欢暴力片, 因为太用科技, 有点劳累眼睛, 劳累自己的精神观念…

但也不看鬼怪的恐怖片, 因为…因为个人觉得: “干嘛要花钱来自己吓自己???”,

有时就是因为这个论点, 会与朋友争论不停。

有些人喜欢看可以预兆结局的电影; 这些人若看了不完美, 不如他所愿的结局时, 就会事后在那儿抨击那部电影有多么的不精彩; 有些人却很喜欢故事的现实感, 电影就如人生般的难以预测, 结局总是在好或坏, 或好坏之间的灰色地带 … 我? 我是属于后者也!

… … … …

当然, 看电影也不再纯粹是电影而已, 它是我与朋友相聚的活动之一。 有时一大班, 有时两个人, 有时也一个人独自欣赏…有时却很刺激的, 一次过来个“电影马拉松”, 一口气到电影院赶了两场的电影。 好看的戏, 会因不同的朋友而看了好多次。 有时不到24小时又再看了! 而最高的记录, 就是同样的一部电影, 竟然在电影院看了5次! 东西虽然是同样的, 但不同的人, 不同的时空之下, 还是有不同的经验, 对不?


我对电影院的要求也蛮高的。 (你对电影院的要求又是如何的呢?) 有人比较重视价钱, 就像大多数的学生那样的可爱, 几零吉也要省, 竟选择了不怎么舒服的电影院; 有人比较重视电影院的素质, 再多付一点钱也都无所谓, 重要是可以看得舒服些, 放松些…

… … … …

你会在生活里给自己奖励吗? 如果今天你认为自己做了一件很不错的事情时, 你会如何来反应自己的成绩?

我会给自己一份礼物 --- 其中一个就是看场自己想要看的电影了!


有人看电影是因为要娱乐自己; 有人看电影也是因为要娱乐他人(拍拖谈恋爱); 有人看电影是因为要舒解压力; 有人看电影是因为要从中学习与体验…

有一句老话不就是那么的形容: “人生就有如一场戏”? 我想: 重要的是, 生活观点在观看后会有所不同吗? 导演要表达给我们的, 我们是否有收到了? 那看电影会浪费时间吗? 本人认为, 差别就在于自己的动机, 和什么样的电影选择了。


电影与我的生活, 就是那样的分不开…

你, 有多久没有投入的看场电影了?

[2008年8月13日]

Sunday 10 August 2008

我不懂… 我不要回答… 还是我不知道你要的答案是?


学期开始后的第三个星期, 也就是我重新当助教的时刻了。 凡是上过我的课的人都会发现到我是一位“有所要求”的助教。不求什么, 只求大家可以给些互动与回应吧!最“难”过的教课经验, 莫过于教了没有“人味”的班了! 曾经就是那样的一而再, 再而三的希望大家可以给些“明白或不明白”的回应, 结果是火山爆发,一气之下就走出了课室。

没有教过课的朋友, 想必会觉得很奇怪吧! 为何那么跟自己过意不去?

那现在想像下… …

站在前面的你很努力的在传达讯息, 但所看到的是一张张没有兴趣的脸孔时, 会是什么感觉? 其实, 那是多么的无聊, 还会有这种感觉: 我干嘛要在这里?

“你们可以明白吗?” ... …没有回应。

“我刚刚教的部分, 有什么是需要我再解释的吗?” … …还是没有回应。

“如果是XXX, 那结果会是?” (答案在纸上/电脑银幕上)…简直就是不想回应!

哇噻!..什么“人”来的?

助教心情的 “天气预报”, 就是那样的预测出来的! 难怪当助教后会明白到: 为何讲师以前教课时会一直往我这里看, (当初想都不敢想要逃课!) 原来是因为我会在讲堂内“不小心”的点头 (明白)或皱眉头 (不明白)。

回应, 是多么的重要!

沟通, 乃需要双方的努力!


但在最近的助教生涯中, 发现了一种现象。 当我发问问题的时候, 有时学生不回答, 是因为…是因为…

他们不确定你所问的是什么!

他们不确定你所要的是什么!

他们不确定你想的, 是不是与他们想的一样!

… … … …

扪心自问, 我们自己发问问题时, 心里当然是知道自己所要的答案是什么。 其实学生们都知道, 只是 (1) 不懂你要的, 是不是他们脑海里面的而已! 如何分别呢? 每当第一个例子被我说出的时刻, 其他的答案也接着“一二三”的被回答了。 差别也在于: (2) 学生对回答问题的信心有多少? (3) 学生对助教的信任度有多少? (担心说出后会被责骂)


所以学生的答案都不可以随便判断 “对”或“错”! 有时唯有回应:

“Hmm…可以(拉长 “可以”的部分..) 接受, 但还是要再补充, 让它更对一些…”

“有一点点的开头了, 很好的尝试, 谁可以帮忙补充, 再美化它…?”

“ 哦? 好的..那你所说的XXX, 跟今天的主题 (也就是我要的答案) 可以做什么样的连接呢…?”

… … … …

自己觉得蛮过意不去的, 回想起以前曾无端端责骂了很多学生…人哪个不犯错? 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从过去的错误中, 把它成为我们的垫脚石, 让我们更上一层楼呢? 所以最近上课发问时, 都得特别小心用词。

教育者(其实大众也是)不可以随意为学生贴标签: 他是学不会的… 他是慢半拍的…他是无药可救的…但无可否认的是, 不想给反应的学生, 还是无法激发我们的教书热诚!


知道什么学生最难教吗?

那就是自我放弃和自我以为很了不起的学生最难教也! 前者没有领悟到: 学习是发自内心, 不断加强才会有结果的东西? 而后者怎么没有听说过: 装满水的杯子, 是永远没有法子再装水的?

… … … …

遇到不想给回应的学生, 有时我也不知怎么办了! 有点无奈… …

想必喜欢给回应(发问)的学生遇到不喜欢给回应(发问)的教育者时, 也是很无奈吧… …

感谢真心给了我回应, 与我一同成长的学生/朋友们...











[2008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