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看广告吗?
广告让你醒觉某个名字,广告也间接的催眠你:
“如果你拥有了某某产品,你就会像主角那样的地位,那样的快乐,那样的幸福。”
怎么催眠消费者呢?试想如果你只看一次广告,它对你不会有很强烈的吸引力。想像,同样的广告在不同的地方与管道不间断的刺激你100次,它就会对你有很强的吸引力了!
想必那就是所谓的消费心理学吧?
… … … …
下次你站在货物排满的货柜前,手里会握着某某产品,也是因为你曾经听过它的存在。仔细考虑一下,很多时候你会购买,只是你觉得它比较可以“相信些”,总好过一些你从来都没有听过的ABC或XYZ品牌吧?
也无可奉告的是,有些时候买了回去,才发现到不怎么样好用的东西,才发现到用了或吃了都不如广告般的快乐或物有所值。
更糟的是,你竟然花了一大笔钱买了个烦恼回家送给了自己?
广告,的确是那么的吸引人?
很多时候你认为货不对版时,你就拿回去换或对质。结果对方搬出了一大堆密密麻麻的字眼,仔细一看才发现到T&C。不用说啦,又是自己的糊涂,还对什么质呢?道理公义都全在他哪儿了。唯有在事发后怪罪自己怎么那么糊涂呢?
… … … …

我将之称为,“合法”的隐藏欺骗手段。
因为广告有那么强的魅力,导致于公司在开发新产品时,也得把昂贵的广告费给纳入资本里去了。不,正确点的说明应该是算到消费者的身上了!以前觉得只要不是太离谱的贵,品牌还是我的首选。用惯了某某品牌的物品,也喜欢了它的品质,所以才会继续的支持,有时还会大力的推荐于朋友呢!
但发现市面上的确存在着一种价格与品质相差太远的物品:
一件PadXXX品牌的短裤竟然价格为RM150,一条领带竟然可以是RM99?
一件NXXX球衣的价钱可以飚升至RM200?
我的天!我们消费者的智慧全都被毁灭了吗?常会跟朋友开玩笑的说:
“那么贵?是怎么洗都洗不坏的吗?”
“那么贵?用了可以飞天遁地吗?”

更重要的是,需要那么高消费吗?
一件RM150的物品若请专家来评估一下,可能只是RM40。我的天,我们竟然也给了多余的RM110? 给了什么?给了广大到不必要的购物空间、灯光与冷气,给了对方拼命打的广告费。
问题在于,我们有没有考虑到物品的实用性和物质性呢?
社会的确有高消费者的存在。但可惜的是,很多购买的人都不是属于真正的高消费者。看看购买的人群当中,不难发现有年轻、又不是高收入的中学生或大学生。当昂贵的品牌在大减价时,大家就拼命的在那儿“捞宝”。
“他们当然花得起啦,毕竟钱又不是他们赚的!家里有ATM嘛!”我常笑着跟朋友说。
… … … …

以外在的物品来显示出自己是很有价值的?
还是以内在的学习和精神为自己踏实的价值呢?
下次你购买物品时,别那么容易就被广告、他人所定的价值、社会地位所催眠吧!想想下,真的是物有所值吗?
真的是可以让你快乐吗?
小心你也间接的滋养物品越来越昂贵的可能性哦!毕竟人喜欢买昂贵、又有身份地位的东西!愿我们可以当个有智慧的消费者吧!
[2010年1月16日]
2 comments:
当然是买品质啦!我才不管什么名不名牌的,搞不好是它认识我,而我不认识它呢!哈哈~
还有我只喜欢买自己认为喜欢的、美丽的、好看的,其他的不管我的事!哈哈~
但有时也不能否认,名牌的东西有品质的。只是,只是有时有不了解的附带价值-->价格而已!
Post a Comment